-
鸭出血症的病因与其防治法
鸭出血症是由新型疱疹病毒(鸭疱疹病毒II型)引起的可侵害各品种、各日龄鸭的传染病。因患病鸭双翅羽毛管、上喙端及爪尖足蹼常出血呈紫黑色,俗称为鸭“黑羽病”、鸭“乌管病”和鸭“紫喙黑足病”;据该病的特征性剖检病变又称为鸭出血症。目前,我国的福建、广东、浙江等南方数省均有该病发生,且发病的鸭群易并发或继发细菌性传染病(如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大肠杆菌病等)或病毒性传染病(如雏鸭病毒性肝炎、鸭流感等)...
-
鸭减蛋综合症的预防
鸭减蛋综合症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各品种的产蛋期母鸭都有发生。该病是由禽Ⅰ型副粘病毒、某些腺病毒及一些病原因素和营养缺乏因素(如蛋氨酸、精氨酸、维生素E、维生素A缺乏等)引起的,以鸭群产蛋率急剧下降为特征的急性、低致死率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鸭群,其传染途径既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水平传播。病毒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经繁殖、喉头和排粪时排毒。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在饲粮中增加维生素...
-
鸭减蛋综合症的防治方法
一、临诊症状樱桃谷种鸭群初期症状不期显,采食和外观无异常。后期表现精神沉抑,部分种鸭羽毛松乱,下痢;该批樱桃谷种鸭155日龄才见蛋,开产日龄推迟,产蛋上升缓慢及不能达到产蛋高峰,180日龄产蛋达45%,220日龄时产蛋升到70%,最高峰产蛋率为75%;种蛋合格率明显下降,不合格种蛋比例上升,产畸形蛋、薄壳蛋、破壳蛋,蛋壳表面粗糙,外面布满石灰状物。畸形蛋蛋白、蛋黄正常。后来蛋形变小,蛋重变轻...
-
鸭减蛋综合症的防治
一、临诊症状:樱桃谷种鸭群初期症状不期显,采食和外观无异常。后期表现精神沉抑,部分种鸭羽毛松乱,下痢;该批樱桃谷种鸭155日龄才见蛋,开产日龄推迟,产蛋上升缓慢及不能达到产蛋高峰,180日龄产蛋达45%,220日龄时产蛋升到70%,最高峰产蛋率为75%;种蛋合格率明显下降,不合格种蛋比例上升,产畸形蛋、薄壳蛋、破壳蛋,蛋壳表面粗糙,外面布满石灰状物。畸形蛋蛋白、蛋黄正常。后来蛋形变小,蛋重变轻...
-
鸭减蛋综合症的诊治措施
河间市某樱桃谷种鸭场在2006年12月份发生一起开产日龄推迟,产蛋上升缓慢,不能达到产蛋高峰,以及产软壳蛋、薄壳蛋很多的疫病。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病鸭首先出现明显的食料减少,随后产蛋率急剧下降,极少发生死亡,部分病鸭有流泪,部分病鸭具有类似出血败血综合症的若干病理变化特征。 一、临诊症状此樱桃谷种鸭群初期症状不期显,采食和外观无异常。后期表现精神沉抑,部分种鸭羽毛松乱,下痢...
-
鸭减蛋综合症的诊治
河间市某樱桃谷种鸭场在2006年12月份发生一起开产日龄推迟,产蛋上升缓慢,不能达到产蛋高峰,以及产软壳蛋、薄壳蛋很多的疫病。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病鸭首先出现明显的食料减少,随后产蛋率急剧下降,极少发生死亡,部分病鸭有流泪,部分病鸭具有类似出血败血综合症的若干病理变化特征。 一、临诊症状此樱桃谷种鸭群初期症状不期显,采食和外观无异常。后期表现精神沉抑,部分种鸭羽毛松乱,下痢...
-
鸭光过敏症的病因及防治
一、病因 饲料中含有大软骨草籽的光过敏物质,或被蜡芽枝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或吃了不适量的喹诺酮类药而诱发光过敏症。采食这些光过敏物经阳光照射约7-14天发病,多见于20-100日龄幼鸭。 二、主要症状 眼发炎、流泪,有分泌物,眼睑粘连。上喙背侧和蹼背侧出现水泡性皮炎,有黄豆、蚕豆大,压之有波动感,为浅液体,可连成片,破溃后结成痂皮,剥离可出血,有腐臭味,约10天结痂脱落,变棕黄红色或暗红色溃疡...
-
鸭光过敏症
病因 鸭光过敏症是由于采食含有光过敏性物质,如大软骨草籽含有光过敏物质,将混有这种草籽的麦渣或麦麸加工成饲料饲喂白羽鸭后,各种日龄的鸭在室外阳光的照射下均可能发病。另外放养的鸭在采食某些野草种子后也可能发病。 临床症状与病变 主要表现鸭上喙背侧和脚蹼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结痂。随着病程的发展,上喙逐渐变形,喙前端和两侧向上扭转、短缩。眼眶周围有大量的分泌物,眼睑粘连。患鸭很少出现死亡。 诊断...
-
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问答
问:什么是鸭传染性浆膜炎? 答: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接触传染、分布很广,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细菌传染性疾病。由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疾病之一。 问:鸭传染性浆膜炎有何特点? 答: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1~8周龄的鸭,其中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染,发病率达90%以上...
-
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与防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该病的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已成为养鸭业经济损失的重要疫病之一。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春冬季较多发。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天~3天,有时可长达7天。主要侵害2周龄~7周龄幼鸭,呈急性或慢性经过。 症状表现 病鸭以淡绿色水样腹泻,运动失调,行走不稳,栽跟斗,双脚麻痹,头颈后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