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发病情况 2008年3月中旬广州市白云区郊区的刘先生饲养的1100只鸭在20日龄时出现软脚,扭头,翻背的情况,拉白色、绿色粪便,发病期间每天死亡3只~5只。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温升高,流眼泪,流鼻液,轻度咳嗽和打喷嚏,淡绿色水样腹泻,行动迟缓,双脚麻痹,头颈后仰,抽搐,休克等,病程长的病鸭生长迟缓,常因眼鼻流出的多量浆液性或黏性分泌物,在眼周围留下一个湿润的污秽圈。 剖检变化...
-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该病是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和脑膜炎为主要特征,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尤其是引起雏鸭大批死亡,以及发育迟缓,临床上以幼雏鸭多见。近年来,我国许多饲养肉鸭的地区都有发生该病的报道,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一、临床症状。最急性病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主要表现精神委顿、闭目嗜睡,缩头垂翅或嘴抵地面...
-
鸭传染性浆膜炎症状与病变
1.症状 发病初期,鸭的精神不振,颈缩翅垂,食欲减少或废绝。眼鼻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干枯后堵塞鼻孔,轻度咳嗽和打喷嚏。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腿软无力站立不稳或不愿走动,并常有共济失调、摇头、昏迷、抽搐等神经症状,不能吃料饮水,逐渐体弱衰竭,头颈歪斜、、颈部和两腿伸张,呈角弓反张姿势。倒地抽搐死亡。病程一般2~3天,个别鸭死之前1天不见任何症状,次日早晨便死于鸭舍。而4~7周龄的雏鸭...
-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5年3月份以来,我市郊区沙塘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剖检最典型的病理变化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
鸭临床常用药物解氟灵
性状:本品为白色晶粉,无臭,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有机氟农药和毒鼠药氟乙酰胺,氟乙酰钠的解毒剂,它具有延长中毒潜伏期,减轻发病症状或制止发病的作用。解氟灵(乙酰胺)的化学结构与氟乙酰胺相信似,中毒家禽使用本品后能在其体内争夺酰胺酶,使氟乙酰胺不能产生对机体三羧循环有毒性作用的氟乙酸,从而解除有机氟中毒。解毒时宜早期应用本品,并给足剂量;严重中毒病例必须配合应用氯丙嗪或钠等镇静药。...
-
鸭临床常用药物抗寄生虫药类-硫双二氯酚
来源及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或微带酚臭,不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硫双二氯酚能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的活性,阻断ATP的产生,从而导致虫体肌肉麻痹死亡。本品对家禽的多种绦虫和吸虫均有驱虫作用,如鸭的剑带绦虫、膜壳绦虫、前殖吸虫、棘口吸虫等都是有良好的效果,是国内目前广泛应用的驱虫药。 剂量及用法:硫双二氯酚片,规格为0.25克、0.5克,临床用量鸭按每千克体重100~150毫克内服...
-
鸭临床常用药物抗寄生虫药类-盐酸氨丙啉(安宝乐)
来源及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易溶于水,性质较稳定,适合与抗生素、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成分配合,添加于家禽日粮中。 作用与用途:氨丙啉是60年代上市的抗球虫药,本品具有高效、安全、不易产生耐药性,至今仍广泛应用。本品的结构与硫胺相似,因此能抑制球虫硫胺代谢而发挥抗球虫作用,本品不但能抑制球虫活性高峰期的第一代裂殖体的生长繁殖,而且对配子发生期的子孢子期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
鸭临床常用药物抗寄生虫药类-氯苯胍
来源及性状:本品为白色或淡结晶性粉末。味苦,有特异臭味,遇光颜色逐渐变深,几乎不溶于水。 作有与用途:本品为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抗球虫药,对鸡的各种球虫及鸭球虫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主要抑制球虫第一代裂殖体的生长繁殖,对第二代裂殖体也有杀灭效果,而且还能抑制卵囊的发育,使卵囊的排出数减少。球虫对氯苯胍产生的耐药速率较慢,但长期连续应用仍可引起耐药性。 剂量及用法:盐酸氯笨胍...
-
鸭临床常用药物抗寄生虫药类-氢溴酸槟榔碱
来源及性状:本品为白色微细,味苦的结晶粉末,性质比较稳定。 作用与用途:本品是传统使用的驱绦虫药,槟榔碱对绦虫肌肉有较强的麻痹作用,使其丧失吸附于肠壁的能力,加这由于药物的作用,使宿主的肠蠕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加,有利于麻痹虫体的迅速排出。临床上主要用于驱除鸭剑带绦虫、膜壳绦虫。 剂量及用法:氢溴酸槟榔碱片规格为5毫克、10毫克,内服一次量,鸭按每千克体重1~2毫克。 注意事项:本品用量不宜达大...
-
鸭临床常用药物抗寄生虫药类-吡喹酮
来源及性状: 本品为化学合成药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味苦,有吸湿性,不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 本品为新型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对鸭剑带绦虫,膜壳绦虫、鸭东方杯叶吸虫、鸭东方次睾吸虫、棘口吸虫、舟形嗜气管吸虫均有良好的驱虫效果。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驱虫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畜禽绦虫病、吸虫病以及血吸虫病。 剂量及用法: 吡喹酮片规格为0.2克、0.5克,鸭内服量按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